信息文摘

INFORMATION

 

世界最新医学

WORD LATEST MEDICINE

 

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论著(临床医学及研究)-医学新闻-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张楠    张芳   王俊河  史志琪

[摘要]目的 介绍常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几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A-T皮瓣、菱形皮瓣修复面部因黑痣、瘢痕、体表肿物等切除后引起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面部供瓣区无明显继发畸形,面部形态满意,术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上述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转移灵活,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局部皮瓣   创面修复   面部缺损

Clinical use of  local flaps in repairing facial skin defects Zhangnan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g Zhengzhou shi center hospital。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some methods for repairing facial skin defects with local skin flap Methods A-T flap,Rhomboid flap were used to repaire the facial skin defects which were caused by removal of neavi,scars or body surface turmer,etc.Results All flaps in 16 patients surived completely without any secondary morbidity at donor site.Satisfactory cometis outcomes were achieved,and no scar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These methods are simple and excellent .These flaps are flexible for transfer and they are abundant in blood supply .The incision scars are less formative .Thses methods are helpful for plastic surgeon to cope with the clinical problems

[key words]Local flap,Repair wound ,Facial defects.

局部皮瓣是在受区邻近部位形成的皮瓣,对于面部因黑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缺损,根据缺损部位及形状大小灵活运用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保持面部的良好形态。自2005年来,临床应用16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96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5-71岁。缺损原因:色素痣切除者36例,瘢痕切除者24例,血管瘤切除者22例,基底细胞癌切除者2例,皮肤纤维瘤切除者12例。缺损部位:额部12例,眼睑周围12例,面颊部16例,唇部24例,眉部12例,颞部10例,下颌部10例。

缺损面积:1.0×1.0-3.5×4c㎡

2、手法方法

2.1切除病变组织。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切除病变组织。切口距病变边缘:色素痣,纤维瘤、血管瘤等为1-2mm,基底细胞癌为5-8mm,瘢痕沿其边缘。。

2.2常用局部皮瓣的设计及手术方法

2.2.1 A-T皮瓣:切除病损使创面成三角形(A为顶点,BC为底边),将BC向两侧延长至D、E,然后进行皮下剥离形成皮瓣ABD和ACE,两皮瓣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

2.2.2菱形皮瓣(经典的Limberg皮瓣)皮瓣的大小与原发缺损相同,菱形缺损的长轴为AC,短轴为BD,线DE是线BD的延长线,DE长度等于BA,EF与DC平行,EF长度等于AD。将皮瓣CDEF掀起剥离后,向缺损区旋转推进闭合缺损。

3、结果

本组96例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后,遗留的皮肤缺损采用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均一次转移成功,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一年,术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面部供区无继发畸形,皮瓣色泽与周围接近,面部形态满意。

4、典例病例:

4.1患者男性,5岁,上唇人中部有一圆形1×1c㎡大小肿物,突出皮肤约0.5cm。手术方法:设计A-T皮瓣,沿肿物边缘约1mm处将肿物完整切除,将其设想成三角形缺损,沿鼻翼下缘于缺损两侧作附加切口,然后用A-T皮瓣修复缺损,最后在皮瓣的尖角及顶角处进行适当修整使局部平整。刀口愈合后术区平整,切口线较为隐蔽。

4.2患者男性,9岁,右下颌部有一4×6c㎡大小血管瘤。手术方法:顺面部血管走向设计菱形皮瓣,切除血管瘤后,形成一4.5×6.5c㎡大小皮肤缺损,旋转、推进颈阔肌皮瓣(所设计的菱形皮瓣)修复右下颌皮肤缺损。术后皮瓣成活良好,面部形态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

5、讨论:

面部皮肤缺损常由色素痣、瘢痕、体表肿物等切除或外伤引起,较小的缺损可以直接缝合,范围较大的缺损需要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而中等面积的皮肤缺损,应用局部皮瓣是最佳的选择。它没有直接缝合所致的颜面部继发畸形或植皮后皮片的色素异常、皮片收缩及供区遗留瘢痕等缺点,可保持面部的良好形态,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局部皮瓣的设计必须遵循整形外科原理中的供区选择原则、皮肤皱纹线原则、局部皮瓣移植原则及局部血液供应的解剖学原则等[1]。设计临床实用的局部皮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根据受区的部位、创面的大小和形状、组织缺损的类型和深度、周围组织的状况、术者的经验和技术条件等选择皮瓣转移的方法。2、选择次要部位的皮瓣修复重要部位的缺损。一般在邻近受区相对隐蔽、局部皮肤正常且比较松驰的部位设计皮瓣。3、首选设计简单,转移方便,附加切口少的皮瓣。尽量沿皮纹线作附加切口,顺血管走向设计,使皮瓣的蒂部位于血管的近心端。4、皮瓣的长宽比例一般不超过1.5:1。但在头面部血供丰富的部位,皮瓣的长宽比例可达3:1。5、皮瓣的设计面积应大于创面10-15%,以免转移缝合后张力过大影响血运。

常见局部皮瓣的临床应用:

1、A-T皮瓣:特别适用于发际、眉部、上、下眼睑及唇部皮肤缺损的修复。因为可以把T边设计在这些部位的交界处,形成的瘢痕不明显。如修复下睑缺损可将A-T皮瓣的底边设计在下睑边缘,修复唇部缺损将底边设计在唇红缘等。A-T皮瓣不含旋转成份,两皮瓣推进后,在点D和点E各切除一个Burow三角。顶点A处常会形成猫耳,可沿顶角的平分线作一切口,于切口两侧去除多余皮肤,直至局部平整。如果缺损是圆形或椭圆形,可将其设想成一个三角形缺损,用A-T皮瓣修复它,最后在皮瓣的尖角B和C及顶角做适当的修整。也可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改变BD、CE两边长度和方向,将其设计成曲线。A-T皮瓣缝合难点在B、C会合处,可先在此处缝几下临时定位针,然后缝其他部位,最后拆除定位针在无张力下精确缝合三点会合处。

2、“菱形”皮瓣:常用于面部外侧缘、前额部、颏部鼻侧部缺损的修复。采用菱形皮瓣闭合缺损时,所承受的张力方向大部分转移到与原发缺损区短轴垂直的方向。因此选择菱形皮瓣修复缺损前,应检查缺损旁切线方向上皮肤的松动性,观察该方向上是否有重要的结构会被牵拉,同时兼顾血管走向,保证皮瓣的血运。皮瓣缝合时应先闭合继发缺损,有利于皮瓣向原发缺损区移动,并分担了皮瓣大部分张力。菱形皮瓣也可用于圆形缺损的修复,可在皮瓣进行试验性闭合后予以适当的修剪,皮瓣缝合第一针闭合继发缺损,第二针于引导边上使皮瓣就位,然后仔细缝合其余部分。菱形皮瓣变化多样应用广泛,如改良的易位菱形皮瓣,皮下组织蒂的改良菱形皮瓣都是在菱形皮瓣的基础上设计的[2.3]。

应用局部皮瓣转移技术的注意事项:1、面部血供丰富,神经较多,术中剥离过程中要注意解剖层次,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2、严格遵循无菌无创操作技术,爱护组织,避免损伤皮瓣的血运。3、术中在皮瓣形成过程中,一旦皮瓣创缘渗血不活跃或皮瓣苍白,应停止手术,将皮瓣缝回原处,2-3周后再行手术。4、术中止血要彻底,根据情况适当放置引流。术后正确包扎,不宜采用加压包扎。5、皮瓣移植术后24小时内要定时检查皮瓣血运的情况,若出现血供障碍及早发现,及时治疗[4]。

手术方法力求简单有效,也是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方的基本出发点。结合临床实际,我们认为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中具有明显的优点。它转移方法灵活、血运可靠,供区皮肤质地、厚度、颜色、毛发生长情况与缺损区相匹配,术区平整、瘢痕不明显,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下略

医学新闻